在探討企業如何形成其策略及執行步驟之前,我們首先得先對策略下定義。安德魯(Kenneth R. Andrews)教授在《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》文中是如此定義策略的:企業策略是一家公司的決策模式,決定及揭示該公司的目標與目的,為達到這些目標而提出重要的政策及計畫,定義企業欲追求的業務範疇、欲獲取之利益種類、欲成為之人力組織,及欲給予利益相關人(股東、員工、顧客及合作夥伴)之經濟與非經濟利益的性質。
昆恩(James B. Quinn)教授在〈Strategies for Change: Logical Incrementalism〉文中認為,策略是一種整合組織內之重要目標、政策及行動順序,成為一凝聚性整體的模式(Pattern)或計畫(Plan)。一個完善規劃的策略,能協助企業依據本身的優劣勢、預期的環境變化及既徵者可能的發展,加以安排及分配資源,以形成有利本身發展的情勢。
明茲柏格(Henry Mintzberg)教授在〈Five Ps for Strategy〉文中則認為,策略有五種可能的定義:一、策略通常被視為是一種計畫(Plan);二、策略可以是商場上用來嚇退敵人、或早競爭者一步的計謀(Ploy-action);三、策略可以是定位(Position)-一種既有資源及能力能符合能市場機會的利基、或防禦定位;四、策略可以是遠景(Perspective),是企業集體智力對其應該做的事的看法,例如惠普的惠普風範(HP way)、麥當勞強調「品質、服務、清潔與價值」;五、策略也可以是一貫的模式(Pattern)-一種一致性的行為,不論是出於有意或無意,例如某時期福特汽車只提供黑色的Model T汽車。總而言之,我們可以將策略視為企業為了實現其期望目標,所擬定的計畫、或是已採取之行動(Alex Miller及Gregory G. Dess,《Strategic Management》)。
一般來說,我們大致可以將策略管理分為三大階段:從「策略的規劃」、「策略的執行」,一直到「策略的評估」。Andrews教授認為,企業在規劃階段需要分析與概念上的能力(Analytical and Conceptual Ability),而在執行階段則需要管理上的技巧(Administrative Skill)。以下我們將深入探討策略管理的三大領域。
- Nov 01 Sat 2003 00:00
《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》策略的形成、執行與成果評估--一場決策者的智慧遊戲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